鄠邑图文:孝义坊客栈道道菜彰显孝道仁爱故事

来源:鄠邑诗词楹联协会 李景宁 时间:2021-01-12 09:53 字号:

诗画之乡大美鄠邑休闲终南孝义坊客栈道道菜彰显孝道仁爱故事

 
西安市鄠邑区孝义坊客栈,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故事。
虽不是经典名菜,更谈不上流传百世,但它的来历和故事却在坊间传诵至今!
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
菜和历史始终联系在一起的,没有了这些故事、菜也只是道菜,而没有了她本来的意义---

【孝 感 动 天】

虞朝皇帝舜,是瞽瞍之子,天性至为孝顺。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,母亲常出恶言,其弟名象,傲慢不悛,惟姚舜并不怨恨,仍能孝敬父母,友爱兄弟,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,因孝感动天,有象协助耕田,亦有鸟帮助其锄草。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,特派九位男子服侍,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,後来并将天下让与,舜以一平民,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,纯因孝心所致。

【戏彩娱亲】

周朝的时候,有个人叫老莱子,非常孝顺。对父母体贴入微,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。他伺候二老双亲,总是换着花样做各种可口,又好看的美食。即使自己都已经七十多岁了,在父母面前从来不说自己老了之类的话。常穿着五色彩衣, 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,以博父母开怀。一次为双亲送水,进屋时自己跌了一跤,为了不让二老担心,于是他模仿小孩子啼哭的“呜呜”声,二老大笑。

【行佣供母】

江革,东汉时齐国临淄人,少年丧父,侍奉母亲极为孝顺。战乱中,江革背着母亲逃难,几次遇到匪盗,贼人欲杀死他,江革哭告:老母年迈,无人奉养,贼人见他孝顺,不忍杀他。后来,他迁居江苏下邳,做雇工供养母亲,自己贫穷赤脚,而母亲所需甚丰。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,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,任五官中郎将。

诗曰:

负母逃危难,穷途贼犯频。

哀求俱得免,佣力以供亲。

【百 里 负 米】

周朝仲由,字子路 家境贫困,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,子路为奉养父母,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。 父母逝世後,南游至楚国,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,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,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,平时生活,以多层毛毯为坐褥,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,极尽荣华富贵,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,感叹说: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,食用藜藿等野菜,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,惜巳无法如愿。

【亲 尝汤 药】

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,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,尚未就帝位前,其父就封化为代王,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,极为孝顺,从不怠慢,有一次母亲患病,病了三年之久,文帝亲自殷勤看护,在侧侍候,目不交睫,衣不解带,每逢煎好汤药,如非亲自嚐试,未敢拿与母亲服。 文帝孝顺母亲,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,得到人人之赞颂。

【割股侍亲】

相传,唐武则天时期,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是今鄠县人。一次路过如今的孝义坊村附近,看到村人郭举抱着草帘站在路边,草帘里裹着自己幼小的儿子,一旁,他的妻子正嚎啕大哭,于是上前询问。原来,郭举的母亲身患重疾,郎中开方称要以亲子的血肉熬粥配药才能治愈,郭举于是割胯为母亲疗疾。不仅如此,为了母亲早日康复,郭举夫妇又将本该给幼儿喝的母乳给母亲喝,仅以米汤等喂孩儿,年幼孩儿的身体每况愈下,受了风寒,已经奄奄一息,所以夫妇俩准备挖穴埋儿。薛怀义听后被郭举的孝心感动,拿出十两银子给郭举,让他好生照顾母亲、幼儿。回到长安后,薛怀义把所见所闻告诉了武则天,武则天赐郭举名郭义,所住的地方为孝义坊。

【涌泉跃鲤】

姜诗,东汉四川广汉人(今四川德阳,后出任江阳令,卒于官),娶庞氏为妻。夫妻孝顺,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,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。婆婆爱吃鱼,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,婆婆不愿意独自吃,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。一次因风大,庞氏取水晚归,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,将她逐出家门。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,昼夜辛勤纺纱织布,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。其后,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,令姜诗将其请回。庞氏回家这天,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,口味与长江水相同,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。从此,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,不必远走江边了。

【思亲忧母】

王裒,魏晋时期营陵(今山东昌乐东南)人,博学多能。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,他隐居以教书为业,终身不面向西坐,表示永不作晋臣。其母在世时怕雷,死后埋葬在山林中。每当风雨天气,听到雷声,他就跑到母亲坟前,跪拜安慰母亲说:“裒儿在这里,母亲不要害怕。”他教书时,每当读到《蓼莪》篇,就常常泪流满面,思念父母。后人有诗云:慈母怕闻雷,冰魂宿夜台。阿香时一震,到墓绕千回。

图文来源:鄠邑区诗词楹联协会 李景宁

编辑:鄠邑融媒